人兽共患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发表时间:2025-01-17 09:10 《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》。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,本公众号设计链接内容,通过链接相关知识点,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,以便对特定疾病进行深入的了解。 这样不仅有助于读者获取信息,也有利于加深记忆。本文首发公众号:“一线公卫防控”。 关于本号往年内容可见: 一、人兽共患病的传播特点 人兽共患病是指“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,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”。其中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又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。 01 传染源 人和动物是人兽共患病的传染源,其中动物传染源主要有: 家畜: 如牛、羊能传播布鲁氏杆菌病、钩端螺旋体病、血吸虫病和结核病等;马、驴、骡能传播炭疽、狂犬病等;猪能传播钩端螺旋体病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炭疽病等; 狗能传播狂犬病、钩端螺旋体病等。 啮齿类动物: 以鼠类为主,能传播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、恙虫病、地方性斑疹伤寒、钩端螺旋体病等。 鸟类(含家禽和野禽): 可传播人禽流感、森林脑炎等。 本段涉及 第1节丨乙类传染病—布鲁氏菌病推文合集 第2节丨乙类传染病—钩端螺旋体推文合集 第3节丨血吸虫病 第4节丨乙类传染病—肺结核推文合集 第5节丨乙类传染病—炭疽推文合集 第6节丨乙类传染病—狂犬病推文合集 第7节丨流行性乙型脑炎(公卫综合版) 第8节丨鼠疫推文合集 第9节丨流行性出血热(公卫综合版) 第10节丨病媒传染病—恙虫病推文合集 第11节丨丙类传染病—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第12节丨乙类传染病—禽流感推文合集 第13节丨森林脑炎 02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主要指吃入各种受感染动物组织、肉类和昆虫,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,污染食物、水和土壤,并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。 呼吸道传播 生存在人或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,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,如咳嗽、打喷嚏、吼叫等,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滴而喷出体外,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 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。较大的颗粒在空中停留较短,落于地面,与尘土混合形成尘埃。当人和动物吸气时,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。 经皮肤接触传播 经皮肤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。如被狂犬病病犬、猫咬伤、抓伤或舐而感染等。 经节肢动物传播 蚊、蝇、蟑螂、螨、蜱、虻、虱、蚤等在人兽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,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。前者指当节肢动物叮咬人和动物时,直接把 病原体带入皮肤内;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,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繁殖,再感染人或动物。 0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。人受感染危险程度,主要取决于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和密切程度。从事动物饲养、加工、销售或野外作业等职业人群为本类疾病的高危人群。一些野生 动物体内虽长期寄生病毒、病菌,但已经对其具有免疫抵抗能力,并产生相应的抗体,因此虽然是病毒、病菌的携带者,本身却不发病或不病死。人类长期生活在优越 的自然环境中,对抗病毒的能力十分低下,当病毒、病菌进入人体后,人类因为缺乏抗体而毫无免疫能力,感染后往往病情相对比动物严重。 04 流行特征 人的发病通常与动物疫情有关,控制动物疫情通常是控制人间疫情的关键。 05 影响因素 人兽共患病与人类生活、生产的很多领域都密切相关。例如,饲养猪、牛、羊等家畜可能染布氏杆菌病;饲养家禽可能染患禽流感;饲养狗、猫、鸟等宠物可能染患狂 犬病、弓形虫病、鹦鹉热等。总的来说,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扩大是与人类发展史相一致的,其中有四个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1.家畜的饲养,特别是现代工业化养育,高密度、统一饲料、速长速肥的生产方式,远离自然,大量使用激素、催肥剂等非正常饲料等,使动物抗灾变机能降低,易于染 疫传疫,导致口蹄疫、疯牛病等频发。人与家畜的密切接触造成疾病由动物向人传播,如天花是牛的传染病,乙型脑炎与猪有密切关系。而这些病在人类流行开来后, 这些家畜仍为宿主或传染源。 2.人口的剧增也为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,要使从人到人的疾病反复传播,就需要一定规模的人口。 3.人类居住和生活领域的扩大,使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到能互相传播疾病。尤其在捕食野生动物,或利用其皮毛等活动中最为明显,然后再由接触者或动物 源性加工品传染到一般人。 4.全球化生产、贸易及战争等行为和交通的快速畅达,可导致人兽共患病加快流行频率并迅速扩大传染范围。其结果是许多地方性疾病变成全球型瘟疫,最终各国各 地区拥有的疾病库将“平等”化。 二、人兽共患病暴发调查特点 01 流行病学特点 人兽共患病的传染源多源自动物或其体表寄生虫,涉及的病原体种类繁杂;病原体的宿主种类呈多样性;传播途径各异,感染方式复杂多变,其疾病的发生、出现具有 不确定性,多数发病急,传染性强,危害大,容易造成跨国界、跨洲界甚至全球性传播;人类普遍缺乏免疫力,通常在职业人群高发;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,易 误诊和漏诊,易致死;缺乏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。 02 调查特点 1.多涉及卫生、农业、林业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。 2.不同种类传染病,需采集的样本不同,通常需采样种类有:血液、粪便与呕吐物、痰、脑脊液、动物尸体、动物肉类、动物毛皮或其他可疑污染物品、水、土壤等。 在现场处理时要考虑采样的种类必须充分,目的是从样本中找到病原体或对控制有意义的证据或因素。 三、人兽共患病的控制要点 大多数人兽共患病可广泛对人群构成公共卫生威胁,其处理通常涉及政府、卫生、畜牧、林业、工商、教育等多个部门,疫情处理需各部门协助进行。预防控制原则 有: 01 预防控制动物感染 (1)加强动物传染病监测。 (2)切断从野生动物传染给家畜的途径。 (3)消灭或控制感染动物。 (4)开展对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疫苗的研制工作,做好动物源性传染病免疫注射工作。 02 切断由动物传染给人的途径 加强对动物养殖场、动物园、野生动物园、畜禽交易市场、屠宰场、动物产品加工厂(包括皮革厂)等的监管。严禁染疫动物流通和食用。 03 预防控制人类感染 (1)加强监测,及时发现、诊断、治疗、报告病人。 (2)切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。 (3)保护易感人群。开展公共教育宣传,培养人们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。提倡在社区内不养鸡、鸭、鹅等,管理好宠物,搞好公共卫生,做好社区四害防治,养成良 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,远离疫病情况不明的动物等。 按钮 附件一: 申报有害生物防制员(中级)要求 1、适用对象: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、申报条件(中级)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 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,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,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,并取得结业证书。 ②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(单位证明)。 ③ 取得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的农业、林业、医学等专业毕业证书。 申报有害生物防制员(高级)要求 1、适用对象: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、申报条件(高级)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(1)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,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,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(不少于160标准学时),并取得结业证书; (2)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,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; (3)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农业、林业、医学等专业毕业生,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。
附件二:在线报名操作流程 (建议使用电脑操作) 1、登录河北省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门户网站在线报名。 ①进入网站http://www.cn-pco.cn首页;
②下拉至“办事大厅”; ③点击“培训报名”进入报名页面;
⑤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并上传相关证件; ⑥输入验证码,点击“提交”,显示“提交成功”即可完成报名。
2、手机扫描下面二维码在线报名。
|